第六十五章 从不掐我(第1页)
上一章 | 目录 | 存标签 | 下一章 |
“说张若虚借张斯的名声,以期增加销量,此事相当好笑。
两人并不在同一领域,张斯虽是讲史,而偏于电视,可视为媒体人;若虚先生连载小说,则是传统读书人。
均是声名卓著,为人喜爱。
而张斯以个人形象展现魅力,偏于明面,若虚先生纯以文字吸引读者,偏于隐面。若论名声之大,张斯借了大众媒介的手段,使得妇孺皆知,确实稍胜一筹。
可这说明不了什么,比若虚先生名气的歌星,影星,比比皆是,不足为怪。
而说书籍销售,怕是没几个能与他相较。花钱买书,与免费看电视不同,若只是泛泛的兴趣,大抵不会如何支持。
《射雕》一出,若虚先生的根基稳若磐石,从今而后,只会越走越远,比实体书销售,张斯拍马难及……”
这是读者的反应,明显是张若虚的粉丝,处处加以维护。
“二张”的争论,则非常无聊,张斯每每为此苦笑。
左右互搏,难道要练七十二路空明拳?
还有些议论其它的,暂且抄录两则:
“张若虚先生自出道,除约战一事,略显莽撞,余者均较沉稳。
而与郦清女士的争论,迫于无奈,乃不得已为之,情有可原,不值得过于苛责,毕竟出于善意,结局亦算不错。
《明朝》变换风格,虽显突兀,读者却不必惊诧。
张先生既如此做,定有其原因,若心中无甚把握,他不会出手……”
“百年之后,张若虚或许常被人提起,在文学史中占上一席之地。而那时,大家怕是早忘了有张斯这么个人了……”
“……”
《明朝》引发的议论中,还涉及到了一个问题,张若虚的真实年龄。
因为这本书实在有些“意气风发”,这种锋芒毕露的感觉,与以往的含蓄隽永全然不同。而写出这种文章的人,年龄往往都不会太大,若是大了,便很难保持住这种血性。
所以,大家下意识将他的年龄向前推了推。
有些突发奇想的人,竟将张斯与张若虚猜测成同一个人。
这实在有些石破天惊的感觉,连张斯本人见了,也有些目瞪口呆。
可惜的是,读者不相信,不过是读来笑笑。当然,作者也没怎么在意,他们纯粹出于好玩的目的,胡闹地写些文章,自娱自乐罢了。
其实最该猜测到张若虚身份的,该是他的同班同学。
他曾在班级里讲过《明朝》的开头,而报纸上登载的,与先前的讲述并没什么差别。可能因为时过境迁,又没著于文字,大家都忘却了。
尽管班里有人在追看《明朝》,却一直没人将此与张斯联系到一起。
《明朝》的成绩很好,彻底让张倩依放了心。
所以,一直没再烦过张斯,对他只剩暗暗地佩服了。
张斯自然乐得清静,潇洒地过小日子。
背倚着墙壁,翘着腿,轻松地翻着闲书。
老师在台上讲课,却与他没半分关系,看着那些拼命抄笔记的人,张斯心里忍不住偷乐。幸福是比较出来的,若全是一个状态,那就没什么区别了,当他心情不好时,只需看看周围的人,就会好上去多了。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m.wdxsw.net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